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近日表示,我國將加快推進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產業化進程,統籌開展資源勘查、試采攻關、環境保護、平臺建設及產業政策制定等。基于中國可燃冰調查研究和技術儲備現狀,預計我國在2030年左右有望實現可燃冰商業化開采。 可燃冰,顧名思義就是"可以燃燒的冰"。它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,外形為白色似冰狀物,是天然氣和水在低溫高壓環境下通過結晶作用形成的類冰狀化合物,像固體酒精一樣可以直接點燃。
為什么可燃冰日益受到人們關注?可燃冰相比傳統能源具有諸多優點。天然氣中幾乎不含硫、粉塵及其他有害物質,對環境的污染比煤(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及粉塵,可能導致全球變暖、形成酸雨,危害人類呼吸系統)和石油(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。嚴重污染大氣、土壤及水體等)小得多,其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極少。因此,可燃冰是一種清潔能源,其燃燒所造成的污染,遠遠小于煤、石油等傳統能源。 此外,天然氣相對而言熱值、熱效率高。與煤炭和石油相比,天然氣單位熱值為8000-10000大卡,遠高于煤炭;并且天然氣的熱效率可達70%以上,不僅高于煤炭40%-60%的熱效率值,也高于石油的65%。常溫常壓下,1m3的可燃冰在"溶化"后可以釋放出約164m3的天然氣。 可燃冰是怎么形成的呢?(1)溫度條件。能夠形成可燃冰的環境溫度通常為0-10℃,最高不能超過20℃。否則會導致可燃冰的分解。 (2)壓力條件??扇急纳尚枰邏涵h境。如在0℃時,30個以上標準大氣壓才可能生成可燃冰。(3)氣源條件。烴類氣源是形成可燃冰的源泉。
當然,除此之外,pH值、鹽度、氣體運輸通道等也是可燃冰形成的重要條件。陸地上只有少數永久凍土層的地區,例如青藏高原、西伯利亞地區具備上述三個條件。在海洋中,位于海平面下300米到500米處的沉積物里也可能具備適合可燃冰形成、并使其維持穩定狀態的低溫高壓條件。